雄县瓦桥关

关于雄县的历史与传说

雄传双堂村的放盒子

雄县境内双堂村,保留着一独特风俗,“放盒子”明代,将药线烟火编排好后放入盒子里,搭架悬盒,点燃后盒中药线逐层脱落燃烧,可幻演多层形象,俗称“放盒子”,记载明代民间烟火的文字,尚有刘侗、于奕正所撰《帝京景物略》:“烟火施放。烟火则以架以盒,架高且丈,盒层至五,其所藏械:寿带葡萄架、珍珠帘、长明塔等。於斯时也,丝竹肉声不辨拍煞,光影五色照人无妍,烟胄尘笼,月不得明,露不得下。”从以上几处记载中,可以窥见明代烟花大致情况:一是品种多,大型的盒子花、小型的起火等均为普及性品种。民间燃放烟火自宋代已成习俗,并且得到进行的认可,正月十五时常有皇帝“临幸”观灯看烟火,以示与民同乐。帝王的提倡刺激了烟花的生产与创作,燃放烟火的活动也更加普遍。
 双堂盒子的的历史由来已久,可追述到明朝中晚期,距今已有500余年,虽经沧桑变幻、时代变迁但其一脉相传,从无间断,盒子在清代最为流行,到了清代,此风愈胜,进行专责内务府营造司经办元宵烟火。近人徐珂在《清稗类钞》中对于清代历朝施放烟火的事例多有记载,盒子在清代已经广为流传,不但宫内燃放,民间更是争奇斗艳、异彩纷呈。 双堂盒子作为一种融趣味性、知识性、科学性、观赏性于一体的艺术,它以其艺多、技绝以及其魔术般的燃放表演,深为民众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技艺,它是集编扎、造型、剪纸、彩绘、烟花爆竹制作等为一体的技艺。其内容、造型特征,前面已有论及。在“盒子”制作过程中,如“盒子筒”编扎、“故事”选择与个扎、“药线”的捻制与布设、“故事”的安装与施放等,每个具体环节、细节,涉及文学、艺术、数理化科学、工艺技艺,乃至民族学、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应用,艺匠在操作时,都必须根据上述知识,事先计算和精心设计,寓文学、艺术、科普于“盒子”技艺之中。这不仅集中体现了民间艺匠的社会阅历、个性气质、艺术天赋、文化修养,还体现了艺匠的文艺精神、科学精神、高超智慧和才能。 双堂盒子历史上燃放烟火架都在双堂村中的中心广场,盒子的燃放,从元宵灯会等民族节日活动中燃放,以增添节日氛围,娱悦群众,寓教于乐,凸显民族节日文化特征,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评论
©雄县瓦桥关 | Powered by LOFTER